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

[讀書筆記]軍機處:永遠的權力中心

書名:軍機處:永遠的權力中心
作者:熊劍平
出版社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
摘要:

本書介紹清朝政府中最重要的機構:軍機處。從書中可以瞭解軍機處成立的原因、演變與最後的終結,軍機處在清朝政府中的地位與在皇帝行政的決策中具有什麼影響?由於是從情報史的觀點來解讀軍機處,對於理解軍機處的功能與皇帝為何重視軍機處,可以有更全面的理解。對於清史有興趣的讀者而言,是一本相當可讀的書籍。

  看完這書後的第一個想法是,為什麼清朝的皇帝為什麼怕權力旁落?為什麼無法與他人分享權力?我猜可能是因為自卑,因為清朝是文化低落的滿族人所建立的政權,對於漢族文化,滿人是極度的推崇並全力吸收,像乾隆皇帝更寫了許多詩來彰顯自己在漢文學上造詣。但這也就表示,滿人自身的文化無法與漢人比肩,只能透過學習漢文化來取得漢族社會認同。



  當初軍機處的成立,是因為雍正時期西北戰爭的需求,追求軍事情報的快速傳遞,以及對前線將領戰事的掌握而成立。雖然軍機處對西北戰事的結果成效不彰,但是奏摺(密摺)制度與驛站(軍驛)制度的建立與強化,各項軍事情報皇帝都能迅速獲得並做裁示,對皇帝權力的集中有明顯的幫助。因此西北戰爭結束後,軍機處並未裁撤,反而更加強化其功能與地位。軍機處除了原有的軍事功能外,也擴大到政治及社會民政等方面的功能,透過情報的快速傳送,全國名地不分大小事,皇帝都能一手掌握,進了實現真正的中央集權。
  由於軍機處最靠近權力的核心,為了避免軍機處的人員透過皇帝取得大權,造成皇帝大權旁落,進而影響朝政運作。因此軍機處成員在制度上都以兼職而非正職方式擔任軍機大臣,因為是兼職所以可隨時取消職務,再加上從乾隆朝起,軍機大臣共有六位,各自向皇帝負責,多人的方式分散軍機大臣的權柄。再加上軍機大臣不能直接下達命令,一切的命令都必須以皇帝之名下達,皇帝實際掌握所有權力,軍機處的人員只能以皇帝的私人秘書形式存在。
  雖然皇帝不讓軍機處掌握實際治理國家的大權,但軍機處畢竟位於權力的核心區,即使沒有主導權,軍機處的成員對於朝政,還是有相當大的影響力。也因為清朝政權是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政權,為避免占國家組成絕對多數的漢族在掌握權力後,削弱滿族的權力基礎,進而推翻清朝的統治。清朝皇帝盡力避免讓漢族官員進入權力核心,更不讓漢族官員成為權力的主導者。所以在雍正乾隆時期,軍機處中漢族官員比例一定偏低,更不可能成為首席。所以而像張廷玉這樣即使在兩代皇帝間都受到重用的漢人官員,也無法成為軍機處首席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竭誠歡迎迴響,但:
一、請針對主題;
二、請保持網路禮節;
三、請勿讓人感覺像是 Spam;
四、請注意:匿名回應可能會被刪除。回應時至少請選擇「名稱/網址」身份,只需填寫名稱即可(網址留白無妨)。感謝。